近年来,我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呈增加趋势,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时常引发火灾事故,“飞线”充电就是其中的隐患之一。以下是对“飞线充电”的具体介绍:
一、特点与危害
1.特点:
私拉电线或接排插:这是飞线充电的基本特征,用户自行拉设电线或接插排,以实现充电需求。
非正规充电方式:飞线充电通常不符合电力管理规定和用电安全标准,是一种非正规的充电方式。
2.危害:
-
火灾风险:多数居民楼用电负荷未将电瓶车考虑在内,如果私拉乱接电线,会增加居民楼或小区的整体用电负荷,带来火灾风险。此外,有些居民私接的电线本身就无绝缘体保护,更易导致漏电、短路,存在严重安全隐患。
-
电线老化:电线拉进拉出,长期暴露在室外遭受风吹日晒或雨淋,易造成电线绝缘体磨损和老化,导致线路漏电、短路,危及人身安全。
-
电池故障:临时电线充电无“过充”保护装置,易引起电瓶起火或爆炸。从自家拉出的插座普遍没有充满自停功能,电动车通常是充整夜电,经常过载充电会造成电池鼓包变形,进而发生电气故障,引发火灾。
二、预防措施
-
合理控制充电时间:一般来说,电瓶的充电时间在8~10小时内是适宜的,不宜过长。
-
选择合适的充电位置:应在建筑外部独立区域,如车棚集中停放、充电,禁止在建筑疏散通道、安全出口、楼梯间、电梯前、室内停放充电。同时,电动车充电位置一定要远离易燃易爆物品,以防被电动车起火引燃造成更大火灾。
-
使用正规充电设施:尽量购买或去电站使用充电桩来给电动车充电,避免使用非正规、存在安全隐患的充电方式。
-
加强日常自查自控:电动车长时间使用后,线路可能会老化,因此建议每半年至一年到维修点进行一次检查。同时,根据有关技术标准,电动车普通电瓶的使用年限为1.5~2.5年,应定期更换电瓶。在日常生活中,应加强对电动车的电线、电路等方面的检查,防止接触不良引发打火事故,以及线路老化、磨损导致的短路、串电等问题。
三、相关法律法规
自2021年8月1日起,《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》正式实施。该规定明确禁止在高层建筑的公共区域,如门厅、走道、楼梯间及安全出口,停放电动自行车或为其充电。对于违反此规定的单位和个人,消防救援机构将责令其改正;若拒不改正,经营性单位和个人将面临2000元至10000元的罚款,而非经营性单位和个人则需承担500元至1000元的罚款。
更多详情请咨询邦途实验室官方网站
lybangtu.com